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二届二次年会暨家庭教育专题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03-07
2022年3月5日,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二届二次年会暨家庭教育专题论坛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100多位会员参加。会议由赵晓瑛、朱晓赛主持。
-线下主会场&线上分会场-
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秀芬作2021年度协会工作总结。社会组织肩负社会责任,一年来,协会在省民政厅、省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会员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积极服务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驻守省妇联12338热线阵地,负责全省12338妇女维权热线的日常来电来访工作,积极协助省妇联做好基层热线的督导工作,一年来,接听来电来访1000多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受到省妇联领导和全体省妇联机关干部的高度好评。
2、积极推进“文化润疆”活动。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政局联合举办首届婚姻家庭辅导员培训班,来自阿克苏地区35位婚姻家庭辅导员和志愿者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系统学习,受到新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信息在头版头条给予了报道。
3、全面开展“幸福婚姻家庭建设公益讲座”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等活动。其中在养生堂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94883部队、杭州之江高级中学、西湖实验学校、上泗中学、相关街道、社区开展婚姻家庭指导、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06场,受众近百万人次。
4、专家发挥自身专长,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和谐安定默默奉献。特别是受到公、检、法、司、妇联等部门的高度认可,协会张伟诗、陶陶、丁凤女、史维玉等老师积极参与杭州市检察院涉诉、涉案心理疏导、心理评估等领域工作,给予司法部门专业的技术支持。
5、创新服务形式,推进共享法庭课程。会长陈树林教授亲自带头,陶陶、王庆华、俞琴、王楠、赵庆周、夏丁玲、朱云儿、胡华英、曹日芳、张伟诗等专家不辞辛劳,研发“共享法庭”家事调解系列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课程得到杭州市中级人民院、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妇联高度认可。2021年9月10日,协会在杭州市家事“共享法庭”现场会发布会,发布了杭州市“共享法庭”家事调解系列课程。2021年10月至12月,“共享法庭”系列课程定期进行连续直播,全市法院干警、妇联干部及基层调解员3万多人次参与学习。
2021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
(1)优秀志愿者:(15人)
俞琴、史维玉、张国珠、杨国勇、温连珠、王庆华、赵晓瑛、陶陶、鲍芳、柯荣明、任慧丽、游建峰、陈秋枫、丁凤女、姜思锐。
(2) 先进集体:(6家)
浙江省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杭州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杭州市临安区山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
建德市心安驿站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浦江县桥之语心理咨询工作室
80位新成员加入协会大家庭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协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22年先后有不少优秀的团队、专业的人士加入到队伍中来,协会人才济济,生机勃勃。吸收50位婚姻家庭领域骨干人员、30家婚姻家庭领域骨干单位成为我们协会大家庭的新成员,为协会增添了新鲜血液。
聘任婚姻家庭智库专家85位
协会聘任了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85位专家,其中正高级专家35位,副高级专家50位,组成浙江省婚姻家庭专家智库。为浙江省的婚姻家庭、家庭教育建设搭建一支集科研、培训、调解为一体的高水平专家队伍。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教指导部部长、国务院儿童工作智库专家来祥康开展《新时代呼唤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来部长有着近30年的家庭教育管理经验,此次讲座主要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何为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时代;二是如何体现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三是如何实施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来部长的讲述,协会深感责任重大,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明了了未来的前路该往哪走。
浙大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长陈树林开展《心理学与家庭教育》讲座。陈教授首先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导入,表示这12个字也是所有家庭培养孩子的目标。为实现心理学能够有效应用到生活中去,陈教授表示最近这几年,他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把情绪管理和生活场景做结合,希望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情绪语音智能识别回应、生理信号处理进行行为指导的设备研究等。
并且,陈教授表示在应用心理学的时候,要坚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确保三个东西不能丢:倾听、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同理心,要设身处地地将这三个基本技术贯彻到所有方案的落地。
最后,陈教授结合自己的教研、工作实际,希望大家能多做团体辅导,以团体的力量,来影响、改变更多人。
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未检科主任王瑛开展《家庭教育重要性》讲座。王主任结合自身多年的未检办案经验,从四个方面向大家娓娓道来,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二是家庭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三是家庭教育为什么重要,四是如何来做好家庭教育。通过法律解读、案例分析,详细地阐述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告诉大家家庭教育应是父母优先级置顶的职责,要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和父母的有效沟通,实现“双向奔赴”。
浙江警察学院讲师、催眠科学与家庭治疗专委会主任张伟诗与拱墅区大关苑六小朱晓赛老师共同作《催眠科学与家庭教育》讲座。
通过暖场小游戏,张老师引入一个词语叫“暗示”。暗示可以有几种分类,例如反向暗示和正向暗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清醒暗示和恍惚暗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等。而在家庭教育中,根据孩子的特性和感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暗示方式,可以加快孩子健康成长,也可以促进建立孩子与家长之间良性的沟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的交织着运用多种暗示。
催眠是高暗示、高集中、高反应的一种暗示方式。张老师和朱老师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表示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重复一些话,或者表扬孩子,选择良好的时机,准确地让孩子感知到,从而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催眠场,达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专家自由论坛
发表的专题讲座分别为:浙工大心理系主任、副教授赵立影带来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专题讲座、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主任董金娣带来的《家庭民主和谐 孩子受益终身》专题讲座、绍兴市调解协会副会长钱国正带来的《好父母成就好孩子》专题讲座、浙大心理系教授、博导王腾飞带来的《关于智商与家庭教育故事》专题讲座。
4位专家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了“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定义,明确了家庭与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出家庭沟通值得重视,如何与孩子沟通等问题,提出了与孩子沟通情感的策略,得到了参会人员的普遍认可,大家纷纷展开热烈的讨论。
2022年协会将继续以服务省12338妇女儿童热线为平台,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传播婚姻家庭专业知识,重点培养打造浙江省顶级婚姻家庭师人才队伍,为我省家庭健康发展、社会环境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