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基层家事调解员培训——老人赡养问题剖析
发布时间:2021-12-01
2021年12月9日下午2:30,由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承办的“共享法庭”婚姻调解系列课程(一)的直播课程再度开课,有4000多人次参与本次课程的直播。
此次直播是婚姻调解系列培训课程的第三讲《老人赡养问题剖析》,由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女性心理健康专委会主任夏丁玲老师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赵庆周律师一同开讲,为大家讲解如何与老人相处。
在课程伊始,由夏丁玲老师播放了《和事佬》节目的一期调解视频引入,让大家生动形象地了解了今天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
直播正式开始后,夏丁玲老师和赵庆周律师讲述了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目前社会老龄化的规模已经很庞大,近些年的一些拆迁政策也影响了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或者一些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受到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些促使大家探讨赡养老人的社会意义。
从夏老师和赵律师不同的工作角度来考量,对于子女来说,赡养老人存在三个维度的分析,分别是想不想、该不该和能不能;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养孩子是为了以后养老,希望可以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赡养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传统美德,夏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三点与老人相处的建议:1.学会倾听,了解家庭关系结构及内在动力;2.正向转译,架起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桥梁;3.促进平衡,以小共识带大改变。
各位调解员认真听讲
经过理论知识分享后,两位老师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几个实际案例,讲解了常见赡养问题如何应对。
案例
家住界首市沙北某村的张桂英老人,好不容易熬到给儿子娶了媳妇,原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可儿子却因母亲带不了孙子,常常对母亲恶言恶语。前两年,老伴去世,张桂英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实在揭不开锅时,老人来到儿子家,希望儿子能接济一点。但儿子儿媳视母亲为陌生人,将其锁在门外。“如果不是没办法,谁忍心将儿子告上法庭?”在张桂英看来,但凡儿子能给一点温暖,她都不愿意和孩子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儿子儿媳对不赡养母亲振振有词。法官说服教育小夫妻俩,遗弃老人必将受到法律惩处。在法官的劝诫下,被告杨金锁认识到了过错,将老人接到家里居住。
赵律师从法理的角度说明老人即使不愿意帮带孩子,儿女依然需要负担赡养责任;夏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接纳别扭的现状,如找到内心的平衡。
最后两位老师以分析《和事佬》节目的一个调解案例结尾,展开了关于新型养老多样化的探讨。赡养老人不仅是责任,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了解了新时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
直播课结束后,调解员们纷纷点赞,表示收获良多,学会与老人沟通交流,希望可以继续参与下次的学习活动。